新希望地产渡劫:营收腰斩利润下滑,发债遭中信、建信撤标4000万

2025-10-27 06:01:40    来源:创业最前线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相关资料图)

作者 | 吴磊

编辑 | 蛋总

美编 | 邢静

审核 | 颂文

在上海绿捷发生“发臭午餐”事件之后,背后的新希望集团被推上风口浪尖,并很快波及上市公司。

9月底,有投资者到新希望集团的上市平台新希望(000876.SZ)留言,询问对公司是否有影响,新希望否认和上海绿捷有股权、管理上的联系。

即便如此,这位“养猪专业户”困在漫长的猪周期里,业绩浮浮沉沉的问题还是被摆到了台面上。在过去几年,受市场环境影响的不只是养猪业务,新希望集团旗下的另一业务——地产下滑速度更快。

8月29日,新希望地产发布2025年中期财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61.31亿元,同比暴跌58%;归母净利润9683万元,同比下滑10%。

就在披露2025年中期财报一个星期前(8月22日),新希望地产在发行一笔7亿元中期票据时,在申购截止时间的最后20分钟内,中信银行撤标3000万元、建信信托撤标1000万元。

一边是跌跌不休的业绩,另一边是机构的撤标,新希望地产的压力能否化解?

1、营收腰斩,利润三年缩水6亿

其实,新希望地产算得上是一家老牌房企。

1997年,新希望地产正式成立,次年打造了首个项目「锦官新城」,开创了成都高端物业先河,正式切入房地产赛道,成立时间只比恒大晚了1年。

长期以来,新希望地产的开发业务主要聚焦“中高端”住宅产品。其中,高端产品系「D10」是其顶级豪宅的代表之作,连续四年获得“全国十大顶级豪宅产品系”。

由于没有上市,且大本营位于西南地区,新希望地产的名气并不算高,但曾经也是一家千亿房企。克而瑞数据显示,2020年时,新希望地产的全口径销售额已经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31亿元。

但这种辉煌时刻没有持续太久。2021年开始,房地产市场转入下行通道,很快房企纷纷更名,试图淡化地产属性、加速多元化布局,新希望地产也顺势而为。

2022年8月,公司名称由“四川新希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变更为“新希望五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宣称将在地产、农业、文旅三个方向上同时发力。(编者按:因其官网、官微简称仍为“新希望地产”,为方便理解,本文亦将“新希望五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为:新希望地产。)

另据官网资料,除住宅开发之外,公司业务已经延伸至建设管理、酒店管理、物业服务等内容。

只是,更名容易转型难。截至2025年中期末,公司来自房产销售的营收为58.35亿元,占总营收的95.17%。

(图 / 新希望地产公告)

另据Wind数据显示,自2022年更名以来,房产销售贡献的营收比例一直保持在95%以上,仍是新希望地产的绝对业务支柱。

在行业环境“遇冷”的冲击下,公司的地产业务正在经历“断崖式”下滑。2025年上半年,其房产销售实现营收58.35亿元,同比暴跌59%。新希望地产解释,这主要是本期交付结转项目总数减少所致。

而这直接拉低了新希望地产的总营收水平。同期,新希望地产实现总营收61.31亿元,同比大跌58%,直接腰斩。

营收下滑之后,利润也不可避免的滑落。今年上半年,新希望地产实现归母净利润约9683万元,同比下滑10%。

(图 / 新希望地产公司债券中期报告(2025年))

这与存货产生大量减值不无关系。2025年上半年,新希望地产的存货跌价准备高达4.70亿元,接近当期归母净利润的5倍。

(图 / 新希望地产2025年中期财报(单位:元))

拉长时间来看,新希望地产的利润已经快速萎缩。在2022年中期时,新希望地产的归母净利润达到7.20亿元。短短3年时间,其利润规模缩水超6亿元。

(图 / 新希望地产公司债券中期报告(2022年))

在公司债券2025年中期报告中,新希望地产声称,公司核心经营目标之一就是“追求有质量的增长”。但从最终结果来看,公司距离这一目标还有些遥远。

2、从千亿萎缩至百亿,刘畅撤退两年

对于新希望地产,刘永好也曾寄予厚望。

早在2005年时,刘永好的女儿刘畅就以直接股东的身份,进入了新希望地产的股东行列,直接持股比例为16.77%。此后,刘畅又在新希望地产担任董事一职。

另外,在物管企业新希望服务于2021年5月在港交所上市时,敲钟的也不是时任董事长张明贵,而是刘畅。由此可见,刘永好对大地产板块的重视。

客观来看,当国内房地产市场整体向好之时,新希望地产所展露出来的实力的确不俗。

克而瑞数据显示,2020年,公司全口径销售额首次突破千亿,达到1031亿元,一举跃入行业top40的行列。次年(2021年),其全口径销售额进一步提升至1059.1亿元。

只是,由于新希望地产大本营集中在西南市场,四川、重庆、云南是公司核心阵地,而区域集中度高带来的风险,在市场下行时被彻底放大,导致销售额“大跳水”。

克而瑞数据显示,2022年,公司的全口径销售额下滑至508.8亿元,直接腰斩。

(图 / 新希望地产2020年、2021年和2022年的全口径销售额(单位:亿元))

很快,在2023年10月,新希望地产宣布免去刘畅的董事职务。与此同时,公司免去李建雄的董事长职务,改任董事。

(图 / 新希望地产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李建雄是新希望集团的核心高管。Wind资料显示,李建雄现任新希望董事、新希望集团常务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南方希望实业董事长等重要职位。

那么,刘畅为何突然离开新希望地产?对董事长、董事集中进行大调整的原因是什么?刘畅、李建雄分别卸任董事、董事长,是否会减少公司在新希望集团获得资源、支持的力度?在新希望集团的众多业务中,地产的优先级是否在下降?

对此,「创业最前线」试图向新希望地产方面进行了解,但截至发稿仍未获回复。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刘畅撤退的这一年,新希望地产的销售额再度下挫。克而瑞数据显示,2023年,新希望地产的全口径销售额为289.5亿元,同比下滑43%。

而被推上董事长位置的姜孟军,曾担任新希望地产总部的营销主管、经理、总监和副总裁等职,在销售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即便如此,姜孟军也无力短时间内改变公司销售持续下滑的局面。克而瑞数据显示,2025年前9月,新希望地产的全口径销售额仅有108.5亿元,同比下滑7%,行业排名早已跌出top50。

不过,在以“实现有质量增长”的目标之下,新希望地产自然无法原地踏步,只能主动出击。

据多家媒体报道,今年10月21日,新希望地产联合体以底价4.11亿元摘取成都成华区一宗宅地,楼面价11200元/㎡;9月26日,公司经过54轮竞拍,成功竞得大连甘井子区一宗宅地,总价3.41亿元,溢价率约23.6%。

克而瑞数据显示,2025年前9月,新希望地产新增土地货值103.8亿元,位列行业第25位,位于近年来的“黑马”中建东孚之后。

只是,当前房地产市场仍未彻底止跌回稳,一方面投资回报周期被拉长,另一方面销售承压所带来的去化风险也在加剧。只能说,在行业寒冬下,每一个战略、每一项投资,姜孟军都需要格外审慎。

3、频繁借新偿旧,发债遭机构紧急撤标4000万

房地产是一个重资产行业,任何房企的扩张一定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背靠实力雄厚的新希望集团,新希望地产的资金链目前还算宽裕。

截至2025年中期末,公司的货币资金为54.27亿元,其中,因贷款保证金、解押保证金、质押存单等受限的货币资金为5.73亿元。以此计算,其可使用的流动资金为48.54亿元。

(图 / 新希望地产2025年中期财报)

同期,公司的短期借款为3.91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35.75亿元,短债合计39.66亿元。以此来看,新希望地产的流动资金能够完全覆盖短债,且留有一定的资金周转空间。

(图 / 新希望地产2025年中期财报)

只不过,这建立在公司积累了高额应付账款的基础之上。截至2025年中期末,公司应付账款高达53亿元,其中应付及预提工程款达到49亿元。

(图 / 新希望地产2025年中期财报)

那么,这些应付账款的账期有多久?是否存在挪用项目建设工程款的问题?是否存在延长供应商付款以提升现金流的问题?对此,「创业最前线」试图向新希望地产方面进行了解,但截至发稿仍未获回复。

虽然短期资金不存在缺口,但新希望地产今年还是在频频借新还旧。

据「创业最前线」不完全统计,2025年1月,新希望地产发行8亿元中期票据。其中,6.40亿元募集资金拟用于偿还债务融资工具利息和项目建设,其余1.60亿元募集资金拟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图 / 新希望地产公告)

2025年3月,新希望地产发行4.1亿元公司债券,由新希望集团提供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保证担保,拟全部用于偿还2022年发行的公司债券“22希望01”、“22希望02”。

(图 / 新希望地产公告)

此后,新希望地产的融资开始出现波折。

今年8月,公司曾计划发行一笔7亿元的中期票据,申购时间为8月22日上午9时至下午18时。就在申购截止时间最后20分钟内,中信银行撤标3000万元、建信信托紧急撤标1000万元,累计撤标4000万元。

(图 / 中国货币网官网)

尽管这一撤标规模不大,但所带来的象征性极强——信托机构对其偿付能力或许有所动摇。

1个月后(即今年9月),公司又发行了5.2亿元公司债券,同样由新希望集团提供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保证担保,拟全部用于偿还2023年发行的公司债券“23希望01”。

(图 / 新希望地产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关联方民生银行(由新希望系持股,刘永好担任副董事长)和新希望财务有限公司参与认购了这笔公司债券,分别认购了5000万元和1.06亿元,累计认购额1.56亿元,占全部募资额的30%。

(图 / 新希望地产公告)

关联方大额认购背后,是否存在公司债券销售困难的问题?频繁借新还旧是否担忧加剧资金压力?机构此前为何紧急撤标?对此,「创业最前线」试图向新希望地产方面进行了解,但截至发稿仍未获回复。

在频繁借新还旧、关联方托底认购之下,新希望地产的资金链虽然稳定,但脆弱性已经显现。而真正的考验,不过刚刚开始。

*注:文中题图来自新希望地产官网。

[责任编辑:L075]

Copyright © 1999-2020   www.lutounet.com ll Rights Reserved 路透中文网 版权所有  ICP备110117号-1 联系邮箱:85 53 59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