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两个跨国银行的“新闻故事”备受关注,一个是瑞士银行、另一个是汇丰银行。有关瑞士银行的“新闻故事”是说瑞士银行的秘密要打开了,即将与他国互换客户数据,更有甚者称100个中国人在瑞士银行存款7.8万亿,吃瓜群众兴奋了,就要看谁存了那么多钱。还有一则“新闻故事”是说,据称汇丰银行向美国提供了华为海外账户的资料,进而伤害了民族感情,此时平安银行果断出手,在二级市场瞬间扫货成为第一大股东,并立刻罢免了汇丰全球CEO和大中华区CEO,网名奔走相告,民心大悦。
两则“新闻故事”都不同程度的触动了中国民众的神经,被广泛演绎和扩散。然而,这两条新闻虽然并非空穴来风,但是稍微有点法律常识和金融常识的人就知道其中裹挟了太多的情绪,鼓噪的成分太多。
瑞银存款和保密性的故事
先说说瑞士银行,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微博上转发“瑞银公布100位中国人存款7.8万亿人民币,数量之多,令人咋舌”的文章,如此大V转发使得该文在社交媒体上迅速蹿红,不明就里的民众信以为真,开始纷纷猜测哪些“贪官”和富豪坐拥如此财富。
经查证,贾康转发的“瑞银公布”来自一家名叫《麟麟说财经》的自媒体。2018年7月27日,腾讯新闻刊发了一条新闻,文章说:瑞银(UBS)联合普华永道发布的2018年亿万富豪报告显示,全球有2158位亿万富翁,拥有财富达到了8.9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1万亿元),过去一年间他们的财富增加了1.4万亿美元。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的数据,中国共有373名亿万富豪。这些富豪们大多来自科技以及零售行业,并拥有1.12万亿美元的资产(折合人民币约7.8万亿元)。瑞银发布的报告中,确实有7.8万亿元资产这个数据,但这里的人数不是100而是373名富豪。可以推断,7.8万亿元本来是指373名亿万富豪的全部资产,并非特指银行存款,更不是指在瑞银的存款。“麟麟说财经”胡编乱造,把2018年7月27日的时间改成2019年4月17日,把373名改为100位左右,把373名亿万富豪的全部资产改为在瑞银的存款金额。谣言就是这样制造出来的。
关于瑞银,还有一条**时报新闻是《瑞士银行的秘密要打开了》,文中称“瑞士今后将根据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标准(AEOI),与印度税务机关分享,包括每个瑞士金融机构的每名印度客户的开户人信息、账户情况、财务信息。”进而提到“中国和印度一样,也将在今年9月纳入AEOI框架下账户信息交换清单。”瑞士银行的秘密不在。这新闻倒还是有据可依,但是也是浅尝辄止。
印度与瑞士之间有关客户资料交换事宜一直纠缠不休,即便有AEOI为后盾,瑞士仍然认为,与印度间就税务事宜的合作是基于双方2010年修订的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因此,超越该协定的请求不能受理,凡不符合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规定的要求,都将“得不到回应”。瑞士信托投资公司联合会(SATC)总裁Alexandre von Heeren指出,有的国家口口声声说愿意共享信息,却坚持提出要由本国法院认定哪些信息可以公布。此外,去年的一项判例中,瑞士最高法院虽然驳回了瑞士检方发起的一起已经打了14年的海外分行客户信息泄露官司,但是裁定瑞士银行保密法规在瑞士境内仍然有效。同时AEOI也对旧的个人账户PIA和旧的实体账户PEA提供资料也进行了差别对待。AEOI为打击税务犯罪而设立,但对于保护客户隐私仍然十分重视,因此简单认为瑞士银行的保密性就此终结为时尚早。
汇丰和平安的故事
近来另外一家跨国银行,也是很心烦。在中美毛衣战如火如荼、香港事件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汇丰银行一再躺枪,反复被黑。有不良大V和自媒体开始炮制平安银行突击入股汇丰,炒掉高管的离奇“新闻”。就着民粹主义的热浪,一度热炒。还好有清醒者发文,而且貌似就是平安的理性员工。以下全文照录,省去不少口舌:
“这两天不知道怎么了,微博微信疯传这么一种说法:说平安成为汇丰第一大股东,辞退高管,冻结不法分子账户,为国献礼等等等等。
首先我作为一名共产主义接班人物非常热爱祖国。其次我作为一名平安人很热爱公司。然后,我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的金融人,必须负责任的告诉你,这种说法99.8%的可能性是造谣。(留那0.2%最后再说。)
第一:辞职。高管被炒是因为业绩不佳,新闻可以查到。平安的这点股权,还不足以影响汇丰的人事权。但是那几个不法分子该处理还是坚决支持处理的。
第二:动机。2018年11月,平安集团通过平安资管增持汇丰的股票,达到7.01%,成为汇丰第一大股东。所以增持股票是商业行为,不是政治行为。
第三,占比。平安第一大股东仅占7.01%,不顾汇丰集团利益你说炒谁就炒谁,说冻结谁就冻结谁,你当另外92.99%的股权都卅吗?
第四:行为。当时平安集团称,本次增持股票纯属保险资金的财务性投资,即并没有谋求决策权或经营权,是纯财务投资。
第五:权利。据我网上查到的消息称,汇丰实行的是同股不同权,即平安是第一大股东,但只是有收益权,没有投票权;而且汇丰董事会17个席位,没有平安。
其实这个事儿我看到一个的时候没在意,动动脑子都知道这是假的。直到后来我看到有同事在发。不得不说一下。
我们热爱公司没错,我们希望给公司塑造美好形象也没错。但是未经核实的消息不要随便发,如果遇到理性的客户分分钟打脸不说,还可能拉公司下水,造成不好的影响。
而且,谁知道是不是有心之人故意挖坑捧杀呢?
做金融行业,好不好任他人评说。自己要做到认真、理性、负责。对自己负责,也对公司负责。(最后说说那0.2%的可能,我的资料也是网上查到的,并没有汇丰的线人……信息细节可能会有出入。但是这个事儿,假的真不了。)”
这则故事无厘头到了极点,也是反映了一种基本的非理性的民族情绪,大家已经对事实漠不关心,只要有料,就要发泄。这种社会现象其实挺可怕的,不明真相的大众一旦被煽动,就会走向一个极端。还好,尚有清醒的人,我一看这篇文章已经10万+了,是时候需要明白人说说话,对冲一下谣言了。
汇丰华为故事
汇丰银行最烦的还不是平安的假消息,而是**时报的一篇援引外电的指摘,称有外电报道汇丰在美国调查华为时,汇丰提供材料以证明华为违反美国禁令。一时间在民族情绪高涨的背景下,掀起轩然大波。
文章如果仅仅是文摘、转述也就罢了,既然不是纯粹文摘,加了评论,就应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评述,同时作为媒体为保持其客观性,也应该找到当事人进行采访一下。但是**时报偏偏只找了两位专家作有罪推断的评论,在未能核实的基础上,去挑动民主情绪,显然有失媒体的中立性(但这不就是**时报的一贯作风吗?)
从一个客观角度来看,汇丰在大中华区做生意,主要利润来源于大中华区,作为一个成熟的商业银行机构,有没有必要和理由向美国主动黑一个自己的重要客户?汇丰在中国已经150年了,早已相互融合,正如上文所讲,平安已经是其单一大股东了。同时汇丰也是中国交通银行的前三大股东。且不谈华为与伊朗禁运的事实如何,汇丰如非迫不得已,其海外行不会随意配合更不会主动去迎合美国。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无论是汇丰还是华为其实都是美国霸权主义的牺牲品,站在国民立场上,不去追究华为是否违反禁令或汇丰是否提供了资料,那就只能要怪美国四处挥舞大棒,两个同为跨国企业之间无需“自相残杀”,吃瓜群众也不应只“捡软柿子捏”。
下面可以用一点笔墨普及一下跨国银行的被监管知识:作为跨国银行一般要接受三个主体的监管,一个是母体国监管,一个是东道国属地监管,还有就是国际监管。
以汇丰为例,作为一家总部位于伦敦的英国银行,一方面,其总部机构要接受母体国监管,这叫属人原则。另一方面,跨国银行最主要的是要接受东道国的监管。此处摘抄一段专业意见:“跨国银行在任何一国开展业务均需接受东道国的法律约束,即所谓‘属地管辖权’。同时遵循 ‘外国投资者默示同意论’,即外国投资者进入东道国境内进行投资活动,创设外资银行这一行为本身就可以推定他们已经默示地同意东道国的法律管辖。因为理性的投资人不可能无视东道国的属地管辖权,便贸然进入他国地域内进行投资活动。 因此,汇丰银行在无论在美国还是香港、以及中国大陆都将接受当地法律的管辖。” “1974年联大通过的《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和《各国经济权利与义务宪章》更是具体地指出,接纳跨国公司从事经营活动的国家,根据它们所拥有的完整主权,可以通过本国法律、条例和采取各种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的措施来管制和监督跨国公司的活动。”换言之,汇丰这类企业,在美国的分支机构不可选择的要接受美国当局的监管。如果美国要求其提供重点监控企业的资料,汇丰的美国银行是没有半点能力和理由去对抗的,特别是牵涉的金融和经济活动经由了美国的属地银行(如汇丰美国)。此外这一事件中,汇丰中国似乎应是未牵涉其中,因为汇丰中国同样需要遵守中国这个东道主的监管,迄今为止,我们并未看到中国有关监管机构对汇丰中国就此事进行调查和处罚,表明汇丰中国并未掺和这事。这与**时报援引专家的推断不符。
最后,跨国银行还需要接受国际监管。“WTO的《金融服务附件》是跨国银行监管法律渊源中最为重要的国际法渊源。GATS各成员方按其承诺表规定哪些金融服务部门受总协定的约定,承担相应的义务。此外巴塞尔协议在国际银行业的监管领域也影响深远,同样赋予了东道国对外资银行的检查责任。”所以说,任何跨国银行都要遵守国际游戏规则,我们中国的银行走出去也是一样的。
综上,一个跨国企业也好一家跨国银行也好,在全球做生意要遵守很多规则,不能意气用事,尤其是刚刚国际化不久的中国企业,稍加不慎就会落入规则不明的陷阱,同时也要理性客观的看待其他跨国企业,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讨论不能只听一方面声音,更不能听信谣言,要有自己的判断。
中央机构|人大机构|国家主席|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政协机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驻外机构|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网络110报警服务|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备12018864号-15
关于我们|人员查询|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本站地图|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1917256|刊登广告|对外服务:访谈直播广告展会无线